江苏省四星级高中-马陵中学欢迎您!
百年马陵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» 百年马陵 » 百年马陵 » 详细内容

马陵山上树起共和大旗 梧桐巷里刮起革命疾风

发布日期:2011/10/11 9:22:08 被阅览数:8137 次 来自:宿迁市马陵中学原创 作者:admin 字体显示:【大】  【中】  【小】

 

 

(摘自《宿迁晚报》20111010日特刊《辛亥·宿迁1911》)

编者按 今天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。19111010日,武昌响彻天际的枪声宣告了清王朝的覆亡,这场发生在辛亥年的革命,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,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。这是中国人民为改变命运而奋起反抗的一个伟大里程碑,在这场革命中无数宿迁仁人志士前仆后继,抛头颅,洒热血,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片段。

宿迁城门楼上

龙旗风雨飘摇

  大清宣统末年,即公元一九一一年,是农历辛亥年。这一年堪称多事之秋。十月份,革命党人在武汉三镇爆发起义,史称辛亥革命。 

  就在辛亥革命前夜,处在江淮北部的江苏苏北广大地区,满清政权依然在苟延残喘之中。闭塞的苏北小城——宿迁县城的城门楼上,依然高挂着大清龙旗,像一块大尿布,耷拉在城门楼上。 

  这一年,苏北大旱。从开春到盛夏,太阳总是挂在空中,明晃晃、白楞楞的。久旱无雨,田野里的庄稼因干涸而死,一场天灾不可避免地降临了……千里赤旱的大地上,能吃的都被老百姓吃光了,不能吃的鼠蛇甚至泥土也都吃了,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在宿迁城北,一场动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。    

  ——节选自张用来《疾风知劲草》

  宿迁人张用来耗时10余年,写就43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《疾风知劲草》。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初直至上世纪90年代,展现了近一个世纪来宿迁人民不向命运低头,愤而反抗阶级压迫、反抗日本侵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,展现了宿迁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,让大家看到了宿迁人的豪爽、执着、善良和质朴。

前夕:山雨欲来

 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,世界帝国主义势力相继入侵中国。地方有识之士,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,丧权辱国,加之天灾人祸,连年饥荒,民不聊生。在太平天国革命和戊戌变法维新的影响下,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相结合的革命思潮。

倡新学

一群知识分子参加同盟会

  当时宿迁知识界代表人物卢瀚荫(马陵中学前身钟吾学堂堂长)、蔡少涵、杜寿棋等,首先响应维新变法,宣传西方文化与资产阶级民主,积极办学堂,改革教学内容。1903年,就将当时宿迁的最高学府钟吾书院,改为钟吾学堂。随后,创办师范讲习所,组织教育会,培养新学师资,积蓄革命力量。辛亥革命之前,卢翰荫去上海政法学堂深造,在那里秘密地参加了同盟会,受孙中山先生的派遣,任宿、邳、沭、睢、铜五县同盟会的组织部长。

  1908年前后,宿迁青年学生沈新萍(马陵中学前身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。宿城区人,父沈德荣是清代举人,兄沈薪藻是岁贡生,16岁考中秀才,20岁入庠,旋补增生。后受新思想影响,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深感愤懑,遂放弃科举考试,研究西学,于光绪末年东渡日本,考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。不久,结识孙中山,加入中国同盟会,后为国民党党员。19121月,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,沈薪萍和南通张謇被邀为苏北民众代表参加典礼。其后,许多代表借机步入仕途,而他仍回乡从事教育工作,不为名利而动心、张树桐(马陵中学前身私立怀仁中学、县立初级中学校长)等6人,远赴国外留学。入日本弘文学院、早稻田大学、士官学校,分别攻读师范、政法、军事等专业,寻求救国救民真理。当时,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日本设立革命同盟会总部,宿迁的留日学生大部分参加了同盟会。

  到辛亥革命前夕,宿迁全县办起官立高等小学1所,小学7所;公立高等小学1所,两等小学2所,小学36所;教会办私立学校2所,男女中学各1所。另有地方人士办的私立小学24所,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学制改革和教学内容创新,对促进人民革命的觉醒起到了重大作用。

近代化

一个举人发起宿迁民族工业

  35岁中举人的宿城人黄以霖,颇得清廷垂青,历任郧阳知府候补道,署布政使等职,为官清正,廉洁奉公。1903年,任湖南提学使时,联合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张謇、赣榆许九香等人,为创办发展近代工业,奏准清廷,集资白银80万两,在宿迁开设耀徐玻璃有限公司,开办宝丰面粉厂,这2个企业共有厂房600余间,工人1000余人。1905年,该厂从英国购进一部发电机,为宿迁用电之始。为适应民族工业的发展,还设立了邮政局、电报局、钱庄、煤炭、印刷、轮船等新兴行业。

  1890年前后,耶稣教、天主教先后传入宿迁,设立教堂,直接由美籍人传教,并开办医院行医。加之耀徐玻璃有限公司聘请的英、比、奥等国技术人员及其家属,当时宿迁小县城内住着外国侨民几十人。

  1910年,黄以霖在创办耀徐玻璃厂后,认为骆马湖地区大量产麦,发展面粉有丰富原料,后在玻璃厂东首建永丰面粉厂,厂房150余间,装置有磨粉机器全套,当时购存小麦五千石。本准备在1911年麦收后开工生产,不料当年遭遇大荒,本就对该厂不满的邑绅们,借故倡议向该厂借小麦赈灾,但遭到了拒绝。县城磨坊深怕自己生意受影响,联合一些腐败邑绅煽动群众,于当年319日聚众数千人,抬着煤油至该厂纵火抢麦,导致该厂部分房屋和机器被毁。

点火种

一场革命呼之欲出

  陆文椿(18611935),原宿迁窑湾人。清光绪十九年考中举人。光绪二十一年赴京会试,同康有为、梁启超,在北京宣武门外松筠庵商议上书皇帝,请求维新变法(史称公车上书)。103天后,慈禧太后下令捕杀维新派,陆文椿逃回窑湾。宿迁县令陈杭下令抓捕他,他又逃到上海法租界。他先后参加过兴中会、同盟会及中华革命党。1908年,毕业于上海法政讲习所。同年,沂河洪水为患,骆马湖水灾尤甚。陆文椿向宿迁县令陈杭建议减免湖租却受到迫害,被迫流亡在外。

  清政府为维持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,对办学校、办工厂等改良主义事物,并不加以严格限制。但对于反清的会党和革命党人,则残酷镇压,格杀勿论。当时宿迁驻有重兵把守,城区驻守备营,清军将领张勋部所属的江防营驻窑湾、皂河,马队五营、步枪一营驻农村集市,洋河、新安镇则各由一支游击队数百人镇守。这些清军首领,大部分坚持顽固保守立场,与革命为敌,他们的士兵和下级军官,则大多倾向革命。

  辛亥革命前夕的宿迁,民族矛盾、阶级矛盾尖锐复杂。加上新学人士及革命党人的宣传活动,觉醒的宿迁人民纷纷起来撵洋鬼子、捣毁教堂,饥民夺食、三元会聚众起义等反帝反封建的斗争,一个接着一个,这些斗争,为革命奠定了基础。

记录:血的抗争

  张成仁现年66岁,解放前在东大街老红光饭店座下,四世经营名号为宿迁益美酱园店 其曾祖父叫张史臣,是晚清贡生,1956年去世,时年87岁。张成仁曾听曾祖父讲宿迁辛亥革命史,那年农历913日,驻清江新军十三协起义,攻打江北提督署。消息传到宿迁,人心大振,宿迁县令陈杭却逆流而动,蓄意与革命为敌。

西乡丁宜才率先揭竿而起

  19111010日,武昌起义。112日,上海光复。5日苏州光复。农历913日,驻清江新军十三协起义,攻打江北提督署,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蔓延到苏北各地。南方大多数州县官吏,在革命洪流冲击下,随潮流、顺民意,拥护湖北军政府。宿迁县令陈杭却依仗清军势力,蓄意与革命为敌。

  新军十三协起义消息传来,宿迁西乡的丁宜才、何乐天、蔡思九、蔡孝冉等积极响应,揭竿而起。丁宜才自任大元帅,何乐天、蔡思九任副帅,蔡孝冉为军师,他们聚众数百人,设指挥机关于褚庙。丁宜才等人原为会党,没有具体的革命纲领,也无新式武器装备,他们聚众起义后,忙着打开地主豪绅仓库粮食,救济贫苦百姓,对打击强大的敌人,没有足够的思想觉悟和组织准备。

  封建反动乡绅蔡某,星夜奔走,将丁、何等聚众起义消息密报给县衙,陈杭当即下令格杀勿论。调集大批清军,将起义的丁宜才、何乐天等50多名革命骨干分子围困于褚庙。由于起义骨干人员力量不足,终寡不敌众,丁宜才、何乐天带人突围逃走,蔡思九、丁宜善等当场被捕,惨遭杀害。之后,丁宜才也在家中被捕遇害,其他人纷纷逃散,此次起义遂告失败。

  1911116日,十三协起义军部分士兵溃散,士兵中北方籍人,分水陆两路,往山东方向进发。县令陈杭对于十三协溃散士兵的陆路大队人马无法阻挠,只好任其通过。而对于由运河水路乘船的北上士兵,则派清军沿河布防,抓捕他们上岸。对零星散兵20余人则加以捕捉,待大队人马过后,以叛军罪名,将这些士兵枪杀于城汪西堤,妄图威慑革命力量。

北乡兴中会员再举义旗

  丁宜才等人起义失败后不久,县北乡的兴中会员吴品玉、徐品藻、徐希真等人,收容十三协溃散士兵和武器,外加本乡青壮年百余人,组成起义军,按同盟会宗旨,宣传革命,推翻满清,建立共和,然后树白旗,宣布起义。陈杭知道吴、徐为兴中会员,又得知同是宿迁人的江北提督杨少农已经宣布独立,他对当时南北时局的变化,琢磨不定,不敢轻举妄动,更不敢随意镇压起义军。

  与此同时,睢宁县兴中会成员陈醒之,得知江北已有军民统帅部和宿迁的吴品玉等人起义,便将收容的十三协人马及宿睢边界青年400余人,组成起义军,并通知宿迁吴、徐起义军在宿城会师,然后共同开赴清江,听候军民调遣。

  1113日,陈醒之率领起义部队来到宿迁,宿迁地区清军严密布防,起义军与清军在县城西南古城交战,清军马队五营统领龚炳全战败回城,随即令其哨官郭某携犒劳费五百银元与起义军议和,起义军坚持革命立场,拒不与清军议和,当场将郭某击毙。

  陈醒之随后率领义军经过洋河前往清江,沿途受到商、绅、军、学各方面的热情迎送,声威大震。陈醒之率起义军走后,更有传前去清江请大炮攻打宿迁。

马陵山树起共和大旗

  胡占鳌,宿城人,幼读书,工书法,尤精大小楷,特别擅长辞令及公文书。壮年投宿迁县城清军绿营,任写手。3年后守备营稿案,兼任新安镇游击驻城稿案。1907年,由沪宁铁路募股员兼钟吾学堂堂长张怡然介绍加入兴中会,与兴中会会员陈醒之、邳州赵子精相联系。当时粮差征收粮款,常勒索百姓,且欲诉无门。胡信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,常代群众核算应缴数目,找回多要的钱款。因此,粮差对其恨之入骨。此时,他积极在守备营中做策反工作,宣传革命军即将北伐,于是守备营内军心大乱,开始溃散。

  陈杭、龚炳全等反动统治阶级双手沾满革命人民鲜血,眼看末日即将到来,为了保存实力,伺机而动,于是他们伪装开明,对起义军不采取敌对行动,提出召开应变会议,邀请起义军领导人吴品玉、徐品藻、徐希真及新学人士参加会议。起义军领导人吴、徐等当即提出,只要陈杭换掉清朝国旗,悬挂汉旗,起义军可以不攻城。

  新学人士见时机紧迫,也要求陈杭等人拥护共和,并以公推陈杭为民政长,龚炳全为军政长、宿关某为财政长作条件,直到这时,陈杭才同意在马陵山顶,竖起一丈见方的大白旗,并张贴布告,宣布宿迁独立。与此同时,新学领袖卢瀚荫也在老家皂河,竖起白旗响应。就这样,宿迁县在辛亥革命爆发后,也算光复了。

革命军北伐宿迁真正光复

  喜见宿迁光复日,谁知妖雾又重来。应变会议墨迹未干,马陵山顶表示共和的大白旗正在迎风飘扬之际,清朝统治者不甘心失败,仍作垂死挣扎,封建军阀袁世凯进军汉阳,炮击武昌,革命形势发生逆转。

  此时由山东南下的清军前锋抵达皂河,更加严重的是,起义军领袖陈醒之在清江被敌人杀害。消息传来,反动的官僚士绅弹冠相庆,以为这下子可以扑灭革命火种。这时,陈杭等人迫不及待地撕下伪装,凶相再露,并以革命的民政长名义,密令侦探队长汪涤清,劣董蔡荣万,杀害兴中会员吴品玉、徐品藻、徐希珍三人。同时,以乱党罪名,于191112月捕杀胡占鳌,并将其头颅悬挂在西圩门示众,身体被消灭无踪,时年41岁,人皆哀之。城乡官僚、恶绅、劣董倾巢出动,疯狂报复,均已名扑杀异己。新学人士也处境危险,纷纷远逃外方。

  正当乌云蔽日,腥风血雨时刻,从江南传来喜讯,江浙联军攻克南京。随后不久,宿迁人民盼望已久的民军朱占元部北伐进军宿迁,最终击溃清军张勋的江防营,给陈杭之流以沉重打击,从而粉碎了他们对宿迁革命人民进行一场大屠杀的阴谋。

  191211日,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。次日,宿迁各商店、学校张灯结彩,欢欣鼓舞,各界人士召开大会,共同庆祝民国成立。

影响:意义深远

  从宿迁的情况看,自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成立,历时74天,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军民,据不完全统计近300人。其结果是剪辫子、放大脚,将清朝黄龙旗换成五色旗,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的朝靴、朝服、朝帽,换成了兰长袍、黑马褂,由清王朝统治变成封建军阀统治。直到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,把民国年号改为洪宪年号,从此,辛亥革命成果完全丧失。但由于革命影响深入人心,地方风气大为革新,一时颇为可观。

民主新风

  辛亥革命之前,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封建帝王腐朽专制独裁统治之下,全国人民毫无民主权利。辛亥革命之后,从中央到地方,都选举了议员,成立了议会。宿迁于191111月光复,1912年初,由全县各市、乡选举了县参议员,成立了县议会,研究决定县政的重大问题,并初步形成民主的新风气。

  辛亥革命之前,县里审理民刑事案件,全由县太爷一手包办,以致人民群众有苦难诉,有冤难伸的困境。辛亥革命之后,宿迁光复,县里设立了检察所、审判厅,初步实行司法独立,摆脱县太爷独揽大权的弊端,贪污枉法之事仍时有发生,但与过去比较起来还是有所改进的。

  经济上,则奖励和保护工商业,鼓励人民兴办实业,废除了清朝的苛捐杂税。

男女平等

  辛亥革命前,整个封建社会一贯是提倡男尊女卑的,而且,还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。辛亥革命后,宿迁新学人士大力提倡男女平等,并鼓励女子进学校读书,从文化上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。

  此后,男女平等思想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思潮,不少进步家长送自己的女儿上学读书,社会上不仅出现妇女做老师的新事物,而且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,还出现不少妇女参加党政工作,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气象。

青体会

  辛亥革命之后,宿迁成立了青年会和体育会,当时,宿城和埠子先后成立青年会,共有会员百余人。青年会的成立,不仅对青年一代的进步有促进作用,而且对推动地方各种改革,也起了积极的影响。青年会以研究学术、品行、联络感情为宗旨,不问籍贯或当地学堂学生皆可参加。当时县城及埠子各成一会,县城会员60余人,埠子会员40余人,每年寒暑假集会,暑期较长,县会在老苍后院开运动会,时期2日,有足球篮球等比赛,教会洋人也来参加,在本县为创举,且附演文明戏,令人耳目一新。宿迁体育会成立后,在青年中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,使体育运动在宿迁逐步发展起来。

剪发放足

  辛亥革命前,男子必须留着长长的辫子,女子则应裹着小脚,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人民的卫生,而且极大地损害妇女的健康。不仅如此,还遭到外国人嘲弄,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,这实损于我们国家民族的声誉。

  辛亥革命过后,宿迁新学人士不遗余力地提倡剪发和放足,他们不仅身体力行树立榜样,还成立宣传队,扩大宣传剪发和放足的好处。街头巷尾到处有人宣传演说蓄长辫坏处,但仍有些人特别是老人不愿剪发,于是大街上出现剪发队,在长辫人后面突然开剪。有的被剪后痛哭流涕,有的恼羞万状,更有的不敢出门,亦或将辫子盘于帽内。后来就由警察负责形成社会运动。到北伐战争之后,宿迁城乡基本见不到男子留辫子、女子裹小脚的现象了,在男性青壮年中,还出现留东西方各式发型。

移风易俗

  辛亥革命前,男女婚姻问题全凭媒婆之言和父母包办,一生幸福寄托在命运的好坏上。另外,男女结婚的陋习是数不胜数。辛亥革命后,宿迁新学人士在群众中大力提倡男女婚姻自主和文明结婚,男女自由恋爱的社会风气在宿迁逐步形成。在举行婚礼的时候,也采取了新的礼仪,形式虽较为简单,实际相当隆重,这就叫文明结婚,在当时深受广大青年欢迎。历代官厅 大人老爷等称呼也在此时革除了。

破除迷信

  宿迁3次建城,都未建北城门,旧时建筑都讲五行、八卦,说开了北门会引来水患,宿迁人谈水色变,是迷信原因之一。迷信原因之二,是北边城外煞气太重,实则山路崎岖,路不畅通,城墙上筑一亭,叫览秀亭,属破解避凶之用。1928年,开辟了北城门,取名中山门,由原云贵街改为富贵街,再改为现在的中山路。

  民国36年,为纪念孙中山先生,驻防宿迁的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师长孙良诚下令拆除九华庵、城隍庙等庙宇,以其木料、砖瓦建造规模宏大的中山堂。在废除磕头礼节时,向群众提倡行鞠躬礼的礼仪,在群众之中,形成一股文明之风。

  辛亥革命,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,建立了民国,具有伟大历史意义。但是,新政如昙花一现,此后军阀长期混战,陷宿迁人民于水火之中。辛亥革命失败,再次促进人民的觉醒,提高人民的觉悟。宿迁人民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经过长期反帝反封建斗争,前仆后继,英勇牺牲,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,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。

辛亥革命中的那些宿迁儿女

在宿迁,自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成立,历时74天,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军民,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人。记者多方寻访,找到曾为辛亥革命作贡献,亦或为此献身的部分宿迁人士。值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,仅此纪念他们。

参加总统典礼:沈薪萍(马陵中学前身钟吾第一高等小学校长)

  沈薪萍(18681940年),宿城区人,父沈德荣是清代举人,兄沈薪藻是岁贡生,16岁考中秀才,20岁入庠,旋补增生。后受新思想影响,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深感愤懑,遂放弃科举考试,研究西学,于光绪末年东渡日本,考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。不久,结识孙中山,加入中国同盟会,后为国民党党员。19121月,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,沈薪萍和南通张謇被邀为苏北民众代表参加典礼。其后,许多代表借机步入仕途,而他仍回乡从事教育工作,不为名利而动心。

战死沙场:陈德才

陈德才(1883-1911),宿城埠子人,身躯高大,孔武有力,又精技击。辛亥革命时,在扬州参加敢死队第二营。191111月,该军围攻南京清军,进攻幕府山炮台时,他冲锋在前,杀入敌群,用大刀连杀清军10余人。当清军发现只有他一人时,又回头向他围攻,陈德才毫不畏惧,又连杀数人,但自己腹部也多处受伤。但他见自己队伍被敌拦阻与数十步外,就高呼敌人已不堪一击,你们快上来,我要为民族尽忠了。喊罢,一头向巨石撞去,当即身亡,时年29岁。

投身革命:陈荫南

陈荫南(1890-1963),字树人,泗洪县双沟镇陈店村人。8岁入私塾,1905年考进安徽省安庆东北12省私立中学读书,1911年毕业于安徽陆军测绘专科学校。后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,同年参加攻打安庆城战斗,失败后又进浙江讲武堂学习。1917年任泗县警察所所长、安徽省警备队驻泗县第一营帮代。1927年再次从军,19397月受中共影响,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。196369日因病去世。

热心教育:崔荣中

  崔荣中(1866-1925),宿豫黄墩人,12岁中秀才,16岁入辅廪生。工诗善书画。1905年任窑湾天后宫小学堂校长,后被选兼任窑湾镇商会会长。是年加入同盟会。1912当选为江苏省第一届众议院议员。清末废除科举、兴办学堂,他率先响应。他在窑湾邳宿两地办学堂,自任校长。1915年,他任窑湾商会会长,同陆文椿在窑湾推行维新变法改革。他一生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,竭尽全力。

 

© 2003-2013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40346号-1
校址:宿迁市滨河路10号 总机电话:0527-80907101 办公室:0527-84213941 传真:0527-80900101
访问人数: 技术支持:宿迁市科瑞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